在大型活動尤其是音樂節中,舞美設計是決定體驗成敗的關鍵。近期,在青島流亭機場由某知名平臺主辦的“2025騰訊視頻JUMP PARK音樂嘉年華”,就因舞臺設計引發巨大爭議。原本主打“雙舞臺設計+豎屏創意”的“演唱會級別”音樂節,卻因觀眾吐槽“屏幕太小”而陷入輿論風波。這一案例,值得每一個活動公司及深圳活動策劃同行深入思考。
“演唱會級”的舞臺:創意設計的巧思
此次音樂節的主舞臺設計理念確實超前。一個高達27米的巨型豎屏,結合國內頂尖的40米高音響塔,旨在打破傳統橫屏的束縛。設計團隊靈感源自流行的“明星直拍”視角,試圖通過豎屏結構+鏤空碎片化的形態,實現橫豎屏的靈活切換,為現場觀眾營造一種前所未有的沉浸式體驗——讓每個人感覺如同在觀看一場精心剪輯的線上演唱會。
從純藝術和創新的角度來看,這是一個極具勇氣的嘗試。有業內資深人士也坦言:“對活動公司而言,單純搭一塊傳統大屏是成本最低、最省事的方案,但無法體現設計能力和項目的獨特性。” 尤其是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,諸如深圳等一線城市的活動策劃團隊,持續面臨著“如何讓設計出圈”的壓力。
理想的豐滿與現實的骨感:用戶吐槽的核心
然而,再超前的概念,若以犧牲用戶體驗為代價,便難以成功。網絡上的吐槽主要集中于兩點,這對所有活動公司都是重要警示:
豎屏碎片化,視覺效果割裂:主屏幕被設計成豎條鏤空狀,導致顯示表演畫面時支離破碎,無法完整呈現藝人動態。許多觀眾直言:“這是音樂節,不是藝術創意大賽!門票昂貴,卻連偶像的臉都看不清?”
普區屏幕配置嚴重不足:在一個可容納6萬人的大型場地(青島流亭機場),普通觀眾區僅設置了單側小型屏幕。這直接導致半數以上非VIP區域的觀眾全程無法看清舞臺細節,只能“聽個響”,體驗感極差。
深圳活動策劃視角:復盤與啟示
這次事件是一次典型的“創意先行”與“用戶體驗”失衡的案例。它給所有活動主辦方和活動公司,尤其是追求頂級舞美效果的深圳活動策劃團隊,帶來了深刻的啟示:
用戶體驗是創意的根基:任何超前的藝術構想,最終都需要服務于現場觀眾。舞美可以炫酷,概念可以超前,但確保核心表演內容能有效觸達每一位觀眾,是現場娛樂不可動搖的生命線。
技術預演與實地勘測至關重要:在方案落地前,必須利用技術手段進行多角度、多區域的視覺模擬預演,嚴謹評估不同票檔、不同區域觀眾的實際觀感。不能僅在設計圖上看起來美好。
明確核心賣點,做好觀眾預期管理:如果活動以“見面”、“看清偶像”為核心賣點,那么舞美設計就應優先保障這一點。若以“藝術實驗”為賣點,則應在宣傳和票務劃分上提前明確,管理好觀眾預期。
結語:在“看得清”的基礎上,實現“看得美”
如何在“看得清”的基礎上,實現“看得美”、“看得震撼”,讓藝術表達真正服務于觀眾體驗而非凌駕其上——這是所有追求“演唱會級別”體驗的主辦方和幕后活動公司必須面對的課題。這次音樂節是一次大膽的實驗,其帶來的討論價值,對未來深圳活動策劃乃至全國的大型活動運營,都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。